《星盘下的独白》
暮色四合时分,我常看见一群影子在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游荡。他们捧着厚重的文献,眼镜片上凝结着水雾,却始终擦不净眼前迷蒙的路。这些清北藤校的\"天之骄子\",如今却在占星师的卦盘前颤抖着问:\"先生,我导师究竟如何看我?\"
苏妍的案头摆着三件物事:泛黄的《史记》校注本,铜制星盘,还有一瓶氟西汀。这位清华历史系的逃兵,此刻正用戴着博士戒指的手指,为来访者划开命运的轨迹。\"昨日又有个哈佛的客人,\"她摩挲着星盘边缘的刻痕,\"问的却是三岁孩童般的问题。\"
(一)
展开剩余68%预答辩前夜的女生蜷在沙发里,像只被雨淋透的麻雀。她不断复述着师兄被训斥的细节,仿佛那些话语已提前刻在她额头上。苏妍想起自己开题时的情形——导师当众将论文掷在地上,纸页散开的样子,活像她碎了一地的自尊。那时食堂的免费汤总漂着死苍蝇,她盯着汤面恍惚,竟觉得那些黑点是自己正在下沉的学术尊严。
\"您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?\"苏妍突然笑起来,眼角挤出细纹,\"那些骂我'中文学术零基础'的教授,现在正偷偷问我水星逆行时该不该签出版合同。\"
(二)
玻璃展柜里躺着块\"优秀论文\"奖牌,它的主人此刻正在视频那端哭泣。这位选择了双非马院的北大博士,正在替同事补写论文脚注。\"他们管这个叫学术合作,\"女孩的哽咽声混着键盘敲击声,\"就像让厨子去给屠夫磨刀。\"苏妍的星盘显示她适合游戏行业,但马院教授的女儿怎能去搞\"电子鸦片\"?直到某天发现女儿在厕所隔间呕出胆汁。
(三)
凌晨三点的咨询室里,美国回来的博士反复擦拭根本不脏的眼镜。\"导师让我接送孩子,我就该是个好司机;让我改报销单,我就该是会计。\"他的自嘲突然变成呜咽,\"可我他妈的到底是来干什么的?\"苏妍想起住院时见过的壁虎,断尾求生时也这般困惑。
案头日历翻到\"土星回归\"的标记页。这些困在学术囹圄里的灵魂,哪个不是在等自己的\"土星归位\"?他们像古时赶考的举子,背着装满经书的竹篓,却在岔路口掏出罗盘——只不过如今的卦师,换作了大数据推演的星盘。
(四)
有个细节苏妍从未对人言:她总在客户离开后,将星盘倒转过来。铜盘背面映出扭曲的人脸,像极了那些被学术规训变形的灵魂。有位母亲连续三十天发来长语音,最后一条说:\"老师,我把心理学教材烧了,孩子说想当木匠。\"苏妍的回复框光标闪烁整夜,最终只挤出个拥抱表情。
暮色又降临时,她收起星盘,给那瓶氟西汀换了新标签。窗外的银杏叶正以学术论文的严谨姿态飘落,而地上积叶的纹路,竟隐约排成某个星座的图案。这世上本没有标准答案,就像星空从未按教科书闪烁。愿每个迷途者终将明白:真正的星辰,原在自己眉宇之间。
发布于:山西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